在上海,时间可以兑换养老。这一说法起源于上海市民政部门推出的一项新型互助养老服务——沪助养老时光汇,通过搭建智慧平台,以“小老人”服务“老老人”,引导社区居民参与“年轻存时间、年老享服务”志愿社区为老服务项目。
“每一种声音都值得被关心,每一位老人都应该被关注。我愿意去关怀他们,因为老年人更需要被看见。”上海市普陀区香山苑小区2号楼楼组长蔡丽影表示。
蔡丽影是“沪助养老时光汇”的一名志愿者,常常被社区老人称为“蔡老师”。之所以做这份工作,她坦言,上海的老龄化非常严重,有太多的老人需要照顾,有些子女也不在身边,我不想让老人的生活因为年迈而变得艰难。
蔡丽影是“沪助养老时光汇”的一名志愿者。受访者供图
在香山苑小区2号楼,老年居民占比较大,很多还是独居老人。子女不在身边,突发疾病时、遇到棘手的事件时,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志愿者蔡丽影。
楼内有一名李大爷,为高龄独居老人,有轻度的老年痴呆,不喜欢保姆照顾。夏天,老人经常忘记吃饭,饭菜经常会变质。蔡丽影得知后,让送餐服务送到小区,她每天再把饭送到老人家里,她同时还扮演起“幼儿园老师”的角色。"他看见我很高兴,我就哄着他不闹情绪,好好吃饭。"蔡丽影每天送两次饭,已经坚持了一年多。
除了送餐、陪同看病,蔡丽影还会给高龄空巢老人买菜、买药,同时她还会陪老人聊天。“因为我从事过服务行业、管理岗位,我也会帮助老人做一些心理疏导方面的内容,例如和老人聊天、解闷等。”在蔡丽影看来,很多都是举手之劳,“出门买个菜,顺手给邻居也买好,去趟社区医院,给老人配个药回来。这些占用不了多少时间,但心里却特有成就感。”
普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,普陀区从2021年3月开始推进“沪助养老时光汇”项目,这项服务已经覆盖到普陀区10个街镇,至今招募服务提供者1264位,为1623位老人提供了97074小时服务,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用爱温暖老人晚年,同时,像蔡丽影这样的志愿者,他们提供的志愿者服务还可以存入未来的“时间账户”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,5至10年后,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中高龄阶段,养老服务将面临更大挑战。其中,2025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规模将突破600万人,老龄化率将突破40%。
作为承接“沪助养老时光汇”项目的一家公益组织,上海明艾居家健康服务中心专注于在普陀区推广这一项目,目前已经覆盖到了普陀区10个街镇,主要服务对象是普陀区各街镇年满70岁以上、低保低收入等困难老年人、老劳模、优抚对象、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老年人,还有高龄独居老年人,独居老人可以放宽到60岁。而对志愿者的招募条件,主要是60-70周岁之间,女性可以适当放宽到50周岁,另外还欢迎有公益服务意愿、身体健康的退休人士来加入。
“在线下招募时,我们会让这些志愿者填写一份表格,帮助他们做实名认证并注册,一旦社区老人在平台上发布自己需要的服务,志愿者可以接单,我们会帮孤寡老人等一年提供100小时的服务时间,等于100个时间币,而志愿者可以通过服务时间来兑换,这些时间币不仅肯定了自己的奉献精神,未来也可以用于自身的养老。”黄先生说,该机构还会对志愿者开展培训,培训课程包括情感慰藉、协助服务、出行陪伴、文体活动、健康科普、法律援助、培训讲座、指导防范金融、网络风险及其他等。
“沪助养老时光汇”的服务对象介绍及其注册流程,高龄老人可以在相关平台上发布自己所需要的服务需求。
在实际操作中,不少志愿者的服务时间,远大于存入时间。因为高龄老人经常有临时性的服务需求,他们也不善于用智能手机发布,除非之后请街道或第三方机构补发,否则服务就没有纳入沪助养老时光汇体系。但大多数志愿者并不是特别在意,他们认为:“我们的初衷是关心需要帮助的老人,时间币毕竟只是锦上添花。”
这项服务也得到了诸多高龄老人的认可。一名患有重度眼疾的孤老李阿婆,无法外出,也不能见光,日常购物、就医无法独自完成,生活几乎无法自理,久而久之她极度恐慌和焦虑,形成了抑郁、厌世等较为消极的心理状态,“沪助养老时光汇”志愿者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僵局,志愿者给到李阿婆心理抚慰,帮着她买菜、配药、购买生活用品,老人逐渐体会到了志愿者的真心与善意,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,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。
“我们的服务主要是帮助那些高龄老人活得更好,生活过得更有质量,更有希望,同时我们也欢迎有更多的低龄活力老师、年轻志愿者可以加入我们的队伍,一同让老人活得有尊严,生活更幸福。”黄先生说。